时间:2022-10-23 12:04:39 | 浏览:287
作者:于照野
编辑:李荷举
风品:邓亮 蓝海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缺芯”已是一个全球性话题。
小到汽车、手机,大到物联网、云技术,没有了芯片,就似人没有了灵魂。
如何“国产自强”、不被“卡脖子”,韦尔股份提供了一份路径参考。
01 绩价双红 龙头如何炼成?
2021年3月8日,韦尔股份披露年度快报,2020年营收195.48亿元,同比增长43.40%;净利27.05亿元,同比增长480.96%。基本每股收益3.26元。
高增之色,无需赘言。
韦尔股份称,公司半导体设计业务增幅较大,在市场需求驱动及不断推出新产品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获得较高增长。而非经常性损益增加,主要是对产业链上下游以获取技术、原料或渠道为目的的产业投资获取收益。
实话说,这份高增成绩并不意外。
2020年三季报显示,韦尔股份营收139.69亿元,同比增长48.51%;净利17.27亿元,同比大增1177.75%,创下上市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扣非净利15.86亿元,同比增长2471.08%。毛利率创新高,达30.5%。
2020年上半年,其也以9.9亿元净利,增速1206.17%,击败三安光电、澜起科技、中环股份等竞品,成为半导体行业净利最高个股。
如何做到的?
稀缺,就是价值。
公开资料显示,韦尔股份成立于2007 年,是国内领先的消费类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其中图像传感器业务位于全球前三,国内第一,是A股市场唯一实现泛模拟芯片全布局的上市公司。下游客户包括手机端的HOVM,汽车端的奥迪/奔驰等,安防端的海康/大华等。
结合缺芯背景及豪横实力,资本撩人也就不足为奇。
2017年5月4日,韦尔股份上市发行价7.02元。截至2021年3月11日收盘,股价260.32元,市值2257亿元,为芯片板块市值一哥。
绩价双红,让其被称“芯片茅台”。
而龙头光环背后,离不开研发投入的一掷千金。
2018年研发费1.27亿元,2019年飚至12.82亿元;2020年上半年,仅半导体设计业务研发投入就达9.87亿元。Choice数据显示,半导体行业65家上市公司,韦尔股份研发费用支出排列第三位,仅次于中芯国际、汇顶科技。
目前,韦尔股份已成功在模拟芯片、CMOS 传感器、功率器件三大业务布局。模拟芯片包括信号链产品、电源 IC、卫星直播芯片及射频芯片。其中电源IC设计业务,算是公司起家业务,占模拟芯片总营收七成以上。
CMOS 传感器方面,通过收购豪威科技、 思比科等,已分别布局高中低端CMOS传感器领域。
02 长坡厚雪 成长双引擎
不难发现,韦尔股份细分业务均处蓝海赛道。
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CIS市场出货量63.6亿颗,市场规模165.4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21.4%,相对201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5%。得益于智能手机、汽车电子等下游应用的驱动,预计未来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仍将保持较高增长率,2024年全球出货量或达91.1亿颗,市场规模238.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5%。
IHS Markit报告显示,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中,豪威科技全球份额11.5%,仅次于索尼和三星,为国内最强的CMOS芯片厂商。
放眼应用领域,形势更一片大好,CMOS图像传感器需求日增。2019年,手机端需求贡献总量的73%,汽车为10%,是CMOS最大的两块需求。
而智能汽车的高速发展,正在开启新千亿赛道。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汽车新四化,正向高级辅助驾驶(ADAS)、自动驾驶方向不断演进。汽车图像传感器作为必备元件,有望成为相关芯片龙头的重要增长点。
聚焦韦尔股份旗下的豪威科技,耕耘汽车CIS芯片逾15年。早在2008年,其就量产了第一颗车用图像传感器,比竞品Sony领先整整10年。2019年占据全球29%的市场份额,是全球TOP2供应商,竞品索尼仅为6%。
长坡,厚雪,韦尔股份芯片一哥的雪球效应不乏遐想。
公开信息显示,豪威已推出多款基于领先的Nyxel近红外(NIR)技术、LFM及PureCelPlus-S堆叠像素架构技术的车用CIS产品。在动态范围表现、LFM性能、功耗等方面表现优异。伴随新能源汽车业的快速崛起,其汽车CIS芯片优势有望进一步强化。
并非夸言,以车载摄像头为例,一项业务需求就可能带来近30亿美元的营收空间,相当于再造一个韦尔。
再看手机端。
融入韦尔股份后,经过整合梳理,豪威手机CMOS图像传感器的研造能力进步明显。据浦银国际预测,2020年豪威在手机CMOS图像传感器的份额预计将达16%,双雄索尼、三星则有所下滑。
逆势上扬,离不开实力打底。产品端看,豪威科技通过推出OV48、OV64等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不断向更高阶产品渗透。
如OV48C,使用在小米10至尊纪念版,即旗舰机型的最高配版本,高性能体验可见一斑。凭此模组加持,DxoMark排行榜上,小米10至尊纪念版摄像头排行世界第二,仅次于华为Mate40 Pro。
2020年下半年推出的OV64B产品,则将产品线带入6400万像素的高端区间,像素点从0.8um缩到0.7um,从而有效降低了成本。这意味着,豪威的CMOS图像传感器有望向3500元以上的旗舰机型进行高端渗透。由此业绩及市场份额的扩容,值得投资者关注。
03 1+1>2 国产自强启示录
高成长与稀缺价值,凸显性芯片龙头的白马成色。也为国产自强、国产逆袭,提供了新范本。
2007年,虞仁荣创立韦尔股份,起初主要从事TVS、MOSFET等半导体分立器件、电源管理IC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业务。属于半导体较小分支,技术门槛较低、竞争激烈。
庆幸的是,韦尔不断进化升级,以“内生增长+并购并行”的商业模式,快速拓展赛道宽度、深度、高度。
2013年,韦尔股份收购同一控制下的香港华清和北京京鸿志,将业务版图拓展至半导体分销业务;2014-2015年,韦尔股份收购北京泰合志恒及无锡中普微,从而增添卫星直播芯片及射频芯片两项业务;2019年,韦尔股份通过收购思比科、豪威科技两家公司股权,切入高速增长的光学黄金赛道;2020年,韦尔股份又宣布拟以1.2亿美元,收购Synaptics亚洲区TDDI业务。
一系列成功并购,产品矩阵快速丰富、在资源高效整合中,韦尔股份一路做大做强。
以收购北京豪威半为例,起初因主要股东反对而终止,最终一年后,韦尔股份得偿所愿。由此驶入火热的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不止诞生了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巨头,更让其主营业务结构和估值逻辑发生重大变化,半导体产品设计业务利润占比由2018年的29.94%猛涨至94.99%。营利依托由分销业务升级为自研设计业务。
换言之,韦尔股份从一家分销业务为主的公司,嬗变为一家半导体设计为主、分销业务为辅的芯片龙头企业。
当然,并购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如烹小鲜、如履薄冰,极度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需要相应成熟完善的风控体系、整合协同的系列赋能。
聚焦韦尔的1+1>2、成功升维,强研发战略应是一个重要考量。
2020年4月,豪威领先索尼、三星两大竞品,全球首发了0.7um制程的64MP OV64B,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可用于高端超薄智能手机的0.7微米64百万像素图片传感器。
不创新,无未来!技术就是生产力,就是话语权。
IHS Markit报告显示,2019年豪威科技在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份额为11.3%,较上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韦尔股份也为行业开辟了一条自强新路径。
众所周知,我国半导体行业起步较晚,企业技术水平较美日等国大幅落后,自研面临许多技术难关。
如何尽快做大做强,且规模质量并举,韦尔股份的“升级”打法值得思考。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参考博通、亚德诺等国际知名半导体IC厂商的成长路径,高质量的外延并购和业务重组模式,能有效推动相关企业实现规模效应,如能成功整合更易占据领先市场地位。
行业趋势看,2015年起,全球半导体产业开始躁动,并购异常活跃,资源加速向头部企业聚集。仅2015-2017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就有7起超百亿美元的大并购交易。而在此之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史上超10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仅有8起。
可见,韦尔股份的逆袭蝶变、华丽转型,也是精准卡位趋势、卡位市场的结果。
04 中国“芯”风口仍劲
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
自然,饮水思源也是应该的。
近日,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向北大豪捐10亿元的消息刷屏。
而2020年12月,“捐200亿:建东方理工大学”的消息也同样震动教育界。
主角,正是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2020年,其以513.8亿元身家登陆《2020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问鼎中国芯片首富。
实际上,早在2020年8月,虞仁荣就曾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为宁波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感到振奋,也十分愿意为发展壮大宁波集成电路产业添砖加瓦。下一步,将尽快促成一批产业、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项目落地落实,争取早日取得实质性的合作成果。
中国智能振兴,在芯片!中国芯片希望,在未来!
想来,清华大学毕业的虞仁荣对此应有更深体会。
大国竞争,拼的就是核心科技。近年来,芯片领域“卡脖子”问题屡屡出现,也引发监管层关注。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2020年半导体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应实现40%的自主保障,2025年要达到70%。
而调研机构ICInsights表示,截至2019年,中国半导体自制率约15.7%,预测2024年才能达20%。
目标艰巨性,无需累言,但也意味着无限改变、无限机遇。
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明确将着力推动车控操作系统及计算平台、车规级芯片等自动驾驶技术和装备研制。
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比如眼下的新冠疫情,增加了全球不确定性,也促进了各国新兴产业竞速。硬核秀肌肉中,政策市场资本多维加持,战略高新企业的春天已经来了。
迎着风、向前冲、拥抱彩虹。国产自强,在路上;更多强劲中国“芯”,在路上。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
今天凌晨2点,苹果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带来了新配色iPhone 13、iPhone SE3、iPad Air5、M1 Ultra芯片、Mac Studio主机以及Studio Display显示器6款新品。在新品阵容当中,既有新瓶装旧酒的i
4月26日盘后,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韦尔股份”)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韦尔股份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38亿元,同比下降10.84%;净利润8.96亿元,同比下降13.90%;基本每股收益1.03元。此前发布
2021-11-01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方竞,李少青对韦尔股份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逆风显韧劲,开启平台型半导体龙头新征程》,本报告对韦尔股份给出买入评级,当前股价为269.9元。韦尔股份(603501)事件:韦尔股份发布2021年三年
韦尔股份8月22日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2笔成交,合计成交量26.36万股,成交金额2848.11万元。以折溢价进行统计,今日2笔大宗交易成交价相对收盘价,今日溢价成交的共有1笔,溢价率最高为4.77%。进一步统计,近3个月内该股累计发生21笔
韦尔股份8月29日大宗交易平台出现一笔成交,成交量54.00万股,成交金额4973.40万元,大宗交易成交价为92.10元,相对今日收盘价溢价0.52%。该笔交易的买方营业部为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申港大道证券营业部,卖方营业部为华创证券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韦尔股份(603501.SH)“强推”评级,由于手机镜头降规降配,将2021-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49.68/65.79/84.75亿元下调至44.95/62.67/78.77亿元,EPS为
韦尔股份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截至10:13,该股上涨9.89%,股价报252.80元,成交量676.98万股,成交金额16.54亿元,换手率0.86%,最新A股总市值达2193.29亿元,A股流通市值1983.14亿元。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
韦尔股份7月1日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4笔成交,合计成交量32.19万股,成交金额1.01亿元。以折溢价进行统计,今日4笔大宗交易成交价相对收盘价均为折价交易。进一步统计,近3个月内该股累计发生55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为12.24亿元。证券
本报见习记者 林娉莹日前,纳思达发布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亿元-4.1亿元。纳思达表示,2020年第二季度,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耗材业务和微电子芯片业务快速恢复,
北京商报讯(记者 赵述评 何倩)5月10日,顺丰宣布,与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据介绍,双方将在物链芯片业务、办公信息化打印解决方案、供应链业务、回收业务、维修服务、国际合作及市场宣传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资料显示,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